在前面的文章我們已經提到元認知能力的重要性(若還不確定的朋友,可以參考【元認知能力: 你最應該擁有的最重要能力】一文這篇我們就來了解如何培靠 以下主要分享三個方法 元認知能力該如何培養? 一、冥想 冥想的好處 如何開始冥想 冥想已經被科學證實是個有效降低焦慮、提高專注力的「腦袋體操」若你還不確定有沒有用,可以每天拿10分鐘出來試試第二隻影片裡有介紹,建議你可以試試 這種訓練,可以增大訓練者的大腦皮層表面積我們的大腦皮層表面其實有很多褶皺而大腦皮層表面積增加,就是褶皺增多的結果 從另外一個側面來看冥想是讓混亂的思緒集中在一個點上比如說,若冥想時你專注在呼吸那此時專注的點就是只有呼吸 此時,大腦會高度集中但你又沒在做認何事情,大腦於是「主動」進入了休息的狀態 二、興趣 培養一個好的興趣,讓你進入心流的狀態(中文/英文)(【點擊這邊】看什麼是心流) 而這種好的興趣,必須要是「主動」的興趣所以小說、電影、電玩都不算因為它們本來就是設計來要吸引你的注意力的 我們這邊提卻是主動型的興趣舉凡演奏音樂、唱歌跳舞、運動競技、藝術創作等的都算它會讓你進入一個心流的狀態你會有高度的投入,而頭腦會在這個狀態下有一個完全投入而產生徹底的放鬆腦細胞因而有自然的的連結進而提高你的元認知能力 三、反省 反省會讓人引起反思進一步站在思考的後面,去思考為何自己會這樣思考每天可以花10分鐘左右的時間反省以下事情 – 我想了什麼?– 這些想法有沒有邏輯謬誤?– 這業想法是從何而來?– 為什麼會走到這個思路?– 有沒有其他可能的思考結果?– 有沒有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投資
-
-
學技能的重要性我想就不用多說了下面就用一個有趣的例子來說明學一門新語言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 講者是朝鮮族人在那個地方,基本上所有人都可以講兩個語言: 朝鮮語與中文甚至連路邊的狗都可以做到 今天你在路邊看到一條狗 若對牠用中文說「嘿! 過來過來!」而他也回應跑過來了的話那就代表他是條說中文的狗嘛 但你若對牠用朝鮮語說「嘿! 過來過來!」而他也回應跑過來了的話那就代表他是條說朝鮮語的狗囉 那麼,假說你無論是用中文,還是用朝鮮語叫他「嘿! 過來過來!」而牠也都回應跑過來了的話那就代表他是條雙語狗了 連狗都這樣的學習能力其中的關鍵在哪呢? 我認為 是剛需,也就是剛性需求 是一個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需求 什麼意思呢? 對這些生長在朝鮮的狗來說因為有生存的需要,牠們必須要了解人們在說些什麼這樣才有可能大幅提高牠們的存活率 而這個需求,就是剛需所以牠們需要了解人們在說什麼,藉此來加速他們習得技能的速度並加強固化這個技能 對狗狗來說,都可以習得語言這個技能了那麼,為什麼偏偏對我們多數人來說學習英語是那麼困難,甚至大部份的人都在離開學校後就停止並忘光光了呢? 因為沒有鋼需 想想我們學習英文的歷程通常是因為學校教了、要考試、得拿高分所以要念要讀但就只是為了這個考試過了,拿高分也就肥了沒過,拿了個低分也不會對學習有什麼幫助反而只是大大的失望,慘一點的還會被老爸老媽數落人生不可謂不難啊 那如何學好一個新技能呢?很簡單,給它設立一個鋼需 究竟要如何學好英文? 還是拿學英文當例子我們究竟要如何學好英文呢?因為我們是活在未來的人 (至於活在未來是什麼,為什麼不是活在當作?…
-
在【寫在開始之前: 為何要經營部落格?】這篇文章裡我提到了元認知能力,這邊就來分享說什麼是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能力: 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 根據李笑來對元認知能力的定義元認知能力也可以分成以下3個簡單的思考步驟 第一步:喔, 我原來是這麼想的…第二步: 嗯? 我這麼想難道是不對的嗎?第三步: 啊! 我應該這麼想才對… 不知道你是否有時候會有一種頓悟的感覺就像是,「欸! 我剛剛怎麼會這麼想? 明明就應該是這樣的啊!」然後事情就悄悄有了進展,或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對! 就是這種感覺 以我自己為例,在工作面試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現和面試官談完後,才發現這工作和自己想像的大不相同甚至會有一種腦洞大開的感覺但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會讓我質疑起自己的信念,並對正在質疑自己的信念的自己感到不安接著,就會啟動元認知能力,知道這種對正在質疑自己的自己其實是正在用一個更客觀的角度來觀察自己這是好事,不要擔心也不要氣餒因為這是成長進步的契機,深刻地去體會,了解自己的想法與思考過程一次一次累積下來,想法就會越來越成熟了 拿音樂當例子來說好了我自認為是個對音樂還滿感興趣的人所以陸續學了吉他、Bass、爵士鼓、木箱鼓、鋼琴等等的雖不厲害,但就是可以拿來吹噓的程度而且我”以為”自己可以靠這個興趣來當作一個長期的動力,進而從事相關的行業 但在一次的面試中,我應徵的音樂教學網站的課程經理當面試官在說明這個職位要做的事是包山包海、公司也還不能穩定獲利時 我猶豫了… 然後這才發現,喜歡音樂這件事並不足以讓我保持足夠高度的熱情去克服一切困難充其量或許只能當作是一個興趣,或說嗜好有空的時候玩玩,閒暇的時候聽聽音樂參加演唱會,也就夠了要說大量付出,那還是免了吧 對於這樣的自己,我開始質疑了…但下一步就是,元認知能力啟動 我認知道到這樣的質疑自己是一個思考的躍進因為這個事件,我懷疑起了自己,但懷疑這件事,就是促使我更深層思考的啟機:到底【更重要】的是什麼?再進一步想,【最重要】的是什麼? 可能暫時沒有答案,但那也沒關係因為重要的是元認知能力的啟動它讓我去思考:…
-
是要風險低一點: 定存? 儲蓄險?還是風險高一點: 買股票? 申購基金? 當然以上都可以做但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課中首先要建立的,還是思考方式的建立因為講者的立場是要做好100%的功課,才會入場投資而不是邊學邊做,並抱著僥倖的心態 以下就分享他的3步驟 一、創建一個 excel 表格來紀錄二、設想用1美元買Google的股票,或其他感興趣、自己分析過後有前景的股票三、每個月月底更新股,算一下它相對於一開始投資時1美元的漲跌幅 完成! 沒錯就是這麼簡單不過有幾點要提的是 1. 先用1美元來投資不是因為這是虛擬的2. 一定要在月底再看股價,絕對不可以在這先前就看3. 幾次記錄後,可以加入定期定額的策略買入 以下分段敘述1. 先用1美元來投資不是因為這是虛擬的而是因為投資的重點是看增長比例,而不是增長量 2. 一定要在月底再看股價,絕對不可以在這先前就看因為重點是要擺在長期,不可因為短期波動受影響這是一開始就要訓練好的 3. 幾次記錄後,可以加入定期定額的策略買入這是為了理解定期定額的威力,也就是它相對買了一個「長期」的均價使我們可以較不受短期股價無法預測起伏的影響 以上方法我也還在學習中這邊分享作法及目的給大家,期待能一起成長進步若有興趣,也可以使用eToro的虛擬帳戶來試試點選這邊可以免費註冊試試身手那我們下篇文章見!
-
出售時間的三個鐵律(下) 上篇已經提到出賣時間的第一個鐵律也就是【成長才是關鍵】重點是要有成長的這個里程碑思維而不是只觀注成功的終點式思維如此一來,才有機會往【不為生活而出賣自己的時間】之路邁進若還有不清楚的,可以點擊這邊回顧全文 接下來講第二和第三點鐵律也就是【重視價值,忽略估值】以及【耐心比什麼都重要】 二、重視價值,忽略估值 所謂價值,是有「自己」認知理解到長期實質意義的而估值,卻只是不確定的「他人」給予的評價舉個例子來說職涯的選擇,應該重視這份工作本身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可能性,創造了什麼價值而不是用人單位給你的的估值 (而這份估值通常是薪水) 因為價值是長期有意義,而估值則反之更可怕的是,若我們重視估值,那我們很可能會只選擇做增加估值的事而不是去追求長期的成長,忘記了只有長期的成長才會帶來真正的價值就像講者說的,換個方面來說追求估值,不重視價值,本質上是個騙子騙了他人來追求估值,同時騙過了自己,忘了價值 三、耐心比什麼都重要 耐心可以比擬成投資裡的【複利】而耐心帶來的效果就可以想成【複利效果】,長期的效果是如原子彈般大的 我想大家可能都聽過一萬小時定律(中文/英文)、刻意練習(中文/英文)的重要有太多理論學說在講耐心,甚至還有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中文/英文)等實驗 但 真正實踐的人太少了資訊世代、手機不離身的現代要等,簡值是太難尤其是要有耐心的等,什麼都不做,更是違反直覺當然,我也不例外所以才有這個日更發文的計劃,希望可以藉由寫作來加深自己的神經迴路不斷內化所學並提升價值,並透過與讀者的分享過程中,見證耐心的可貴及重要 以上就是出賣時間的三個鐵律再複習一下,它們分別是 一、成長才是關鍵二、重視價值,忽略估值三、耐心比什麼都重要 這三點可以說是人生在世的基本價值體系至於價值體系、操作系統,乃至行為選擇三者間的關係就後文再來分享吧大家加油 我們下篇文章見!
-
我是個滿喜歡在網路上買課程學東西的人接下來也會陸續跟大家分享學習的心得,希望可以與你一同成長進步~! 這應該會是一個系列文章主要將針對我在得到APP上面購買的課程【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展開整體而言這是個對個人理財投資觀念的「心法」雖然也有一些投資建議但我認為它其實更是算是一個以過來人的身份,對每個學生的人生規劃的指導原則 不只投資,更是對人生的「價值」來切入思考提出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長」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也是這個部落格名稱【成長基因】的由來所以我真的是迫不及待想要跟大家分享這門課程在講什麼啊~若有興趣,就請繼續發摟喔! 這門課討論的東西很多我們第一個要講的,就是「時間」 你對「時間」的概念是什麼呢?課中提到,時間永遠都不夠用,而且也無法控制所以,與其說是過「時間管理」,還不如把時間當作朋友,從而去往夢想的彼岸這門課的標題【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就是如此展開的什麼是財富自由?一個明確清楚的定義是「個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而出售自己的時間」 而於公於私,為了生活為了娛樂我們不時在「出售時間」比如說為了生活而出售時間賺錢,比如說為了未來而出售時間學習但無論如何,出售時間都一定要有「底線」,或者說是原則,又或是這邊說的鐵律以下就針對課程提到的「出售時間的三個鐵律」來說明 【出售時間的三個鐵律】 一、成長才是關鍵 許多人只想著如何成功,卻忽略了成功是不斷成長的累積說實話,「現在」只是過去努力成長累積的結果若要成功,決不是一兩天努力就可以達成的而成長,就是前往成功的里程碑而一般我們可能會有疑問會有兩個 說實話,「現在」只是過去努力成長累積的結果若要成功,決不是一兩天努力就可以達成的而成長,就是前往成功的里程碑而一般我們可能會有疑問會有兩個 就算我不斷成長變的很強很厲害,但沒人看到該怎辦? 在做選擇時,我做的這個選擇,會不會讓我之前學的東西用不上? 第一個問題相對好解原因是因為現在是資訊流動成本極低的時代早期可能要三顧茅廬才請的到諸葛亮出山 (或至少花很多成本去找他吧? )現在我們有Linkedin、104、CakeResume等等無限多平台可以使用人才埋沒的可能性相對較低,素人掘起的例子比比皆是現在大馬路望去的人可能長的沒差太多,但其內心、腦袋的水平可能是天差地遠而且這些差異,會因為學習成長而擴大,因為資訊流動而被發掘出來 而第二個問題,則是體現出了思考模式的不同若有這個想法就代表他們的思維是「終點式思維」,而不是「里程碑式思維」他們認為做了選擇之後就是終點,所以之前學習累積來的能力必須一定要用上但其實不是重要的是「里程碑式思維」,也就是成長正確的想法是,思考「在做了這個選擇後,能完善我之前的什麼能力、能讓我獲得什麼新能力」如此一來,才不會被過去的自己禁錮,被之前的能力限制了也就更有能力在成長中邁向財富自由之路 說了很多,怕大家看到這就眼花了剩下兩個鐵律就請期待下篇囉!
-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跟大家先討論一件事 – 何謂價值? 簡單自介一下,我是個不務正業的網頁工程師,大學念的是商管、第一份工作在大陸做生管、後來轉行做財會 & Sales & PM、至今又跳到完全陌生的領域來做工程師生活除了工作,也不忘練舞、搞音樂、學投資理財、打嘴炮整個過程其實會讓人一直去思考 為什麼要做、做了可以帶來什麼效益、不做的話誰來做會更好,等等的價值問題而在經歷了許多不同面向甚至完全相反領域的東西後慢慢體會到了幾件事 第一: 人生是連續不斷的,每件事情都會給當下或未來的自己賦與意義及價值 這點應該很好理解,也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了 第二: 每件事都有價值,但彼此間並不等值,越早發生的事價值越大 這就有點意思了舉例來說,大學畢業之後選擇第一份工作我們可以選擇到一家大企業工作,而這個企業的名聲和內部競爭會加速個人成長,為未來的職場舖路而帶來價值又或者我們可以選擇到一家中小企業工作,而因著小企業本身一人多工的特性,也會給人帶來成長,也未未來的職場舖路而帶來價值 但這兩種選擇的價值是一樣的嗎?我認為不是事實上,它可能是指向了至少兩種不同的方向若選了大企業工作,它可能指向的是更大、更核心的企業高層工作若選了小企業工作,它可能指向的是更多元、更新創企業的創始員工 所以 兩個選擇都有價值,而兩種價值並不等價,朝向的方向也大大不同 隨著一連串選擇的不同,彼此之間價值累積就會有越來越大的差異 因此,選擇為何,就顯的特別重要了 而這就帶出了第三點 第三: 不斷成長,才有高機率可以做出高價值的選擇 從前面的論述就以推論出,決定價值高低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做選擇而選擇的依據有許多,有名、有利、有愛、有自我實現…等等而決定採用哪個依據的的要素是什麼呢?我認為是…